高级搜索
您的位置: 首页 资讯国内
点赞!湖北在全国率先完成耕地污染成因试点
| |

湖北省是农业大省、工业大省,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工业基地。境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、涉重工业企业分布广泛,工矿企业和农业生产生活影响交织。


根据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显示,我国仍有一些区域存在土壤污染风险。针对这一状况,湖北省是如何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?如何在全国率先完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试点工作?


先行先试,开展区域性土壤环境质量调查


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,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,其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紧密相关,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。


“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、潜伏性、不可逆性和传递性等特点,其治理难度大、成本高、周期长。企业排污、大气沉降、污水灌溉、土壤本底都可能造成耕地土壤污染超标。”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有关人员介绍。


为掌握耕地污染集中区域污染成因,因地制宜实施源头防控,早在2020年,湖北省就将农用地土壤污染溯源列入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,主动作为、靠前施策。


2021年11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》,明确“受污染耕地集中的县级行政区开展污染溯源,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安全利用方案”。


湖北省顺势而为,细化方案。充分运用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,综合考虑全省各地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面积分布、土壤地质构造、耕地种植结构和群众种植习惯等因素,在黄石大冶市与阳新县交界处选择试点地块,开展加密布点调查,进一步摸清土壤污染底数,精准更新划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。


项目由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实施,为使布点方案更具操作性,项目团队对调研区域6个村镇开展了全覆盖实地调研、踏勘,先后与生态环境、农业农村、粮食等部门,以及乡镇工作人员召开多次座谈会,多次邀请国家及省内权威专家讨论,力求精准掌握区域信息,为溯源工作打好基础。


通过收集试点区域的灌溉水、农业投入品、固废堆存情况、当地居民访谈、前期产业项目等基础数据资料,并进行实地探勘掌握试点区域最新情况。结合土壤环境调查数据,明确了试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类型、污染程度、污染范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。


迎难而上,探索土壤污染溯源技术


试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、固废堆场、养殖业星罗棋布,农田灌溉水、农业投入品等又存在潜在污染风险。项目技术团队结合区域水文、地形、地貌、土地生产利用现状,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环境等情况,提出了“土壤污染源溯源1234工作法”。


即“一判断、二调查、三分析、四验证”:一是结合试点区域基础数据初步判断污染成因;二是对受污染耕地土壤现状、农作物及背景值进行调查,其中重点对耕地土壤的灌溉水、底泥、大气干湿沉降和化肥农药的情况进行调查;三是结合数据资料和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污染源;四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综合分析情况进行验证。


土壤污染溯源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。


湖北位于长江中下游,易发洪水灾害,2020年6月,由于连日强降雨,黄石市阳新县钟家湖社区附近大面积耕地被洪水淹没,时间长达一个月。淹没区正处试点范围,一度使得项目停滞不前。


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一方面积极向生态环境部汇报,一方面,努力克服不利条件,另辟蹊径,研究洪水淹没是否会夹杂污染物进入耕地,进而带来污染输入。为此,团队先后10余次赴洪水淹没区踏勘采样。


2021年12月,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,湖北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布点方法、溯源技术等进行梳理总结,先后编制完成《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试点成果报告》、《受污染耕地污染源清单》、《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操作规范》、《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对策建议》、《耕地土壤污染源管控技术指南》等报告,建立了试点及周边区域土壤环境信息数据库,判定了污染成因。


举一反三,深入实施典型区域受污染耕地成因排查


成果服务于应用。根据试点成果经验,2022年,湖北省拟组织开展4个市10个县域受污染耕地成因排查工作。


重点围绕典型区域耕地开展深度调查,进一步溯源减少重金属等污染物向土壤输入,最终实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、切实保障粮食安全。


为此,湖北将对典型区域内重点污染源、大气沉降、灌溉水源、典型交通影响源、农业投入品、土壤环境背景等方面开展全面调查与溯源分析。


目前各项工作稳步推进,部分重点县域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,并通过中央项目储备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,计划用1至2年时间完成项目成果。


据了解,下一步湖北省将根据调查溯源结果,优化调整区域内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,制定更加精准的污染源头防控措施,为群众“吃得放心”提供保障。


相关新闻
Copyright © 1997-2027 Chinaenvironment.com 版权所有,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 京ICP备12004549号-1 京ICP证070722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